2017年3月19日 星期日

【記錄/分享】聽旭亞說榮格~~英雄之旅 ——2011年八月遇見榮格之旅



這是有關榮格心理學的兩天課程。之前有些擔心內容會是大理論的枯燥。但是臨床經驗和教學經驗都非常豐富的呂旭亞老師,把內容非常龐大的一個心理學門派,用自然生動的方式,濃縮、簡化式帶出,途中完全沒有冷場和乏味,只有擔心下課時間快到了、心中還有許多問題、希望可以偷偷延長課時的渴望。

這次上課,是以一份輕鬆聆聽的心情參加。畢竟不是做心理學研究的,只是為增加知識,了解自己,沒有給自己任何壓力。所以兩天八個小時的課程,都以專注聆聽為主,只是偶爾記錄一些對自己有感覺、有提醒作用的詞句。在這裡做個記錄,只是節選、摘抄,或是一些個人感受,作為自己的學習和提醒。所以都是日記式、精華式的隨手記錄。

親切的老師——旭亞

老師要求學員都直接稱呼她的名字——旭亞。旭亞是一位非常親切近人的好老師,課程中處處看到她對學員切身感受的細心和體貼。她的講課方式,自然輕鬆,讓人沒有壓力,聽著非常舒服。沒有說太多深奧的大道理,用故事個案分享式的方式,加上三兩個圖表,帶出一些榮格的潛意識基礎理論。



旭亞說,她曾經接觸過非常多有關心理學、心靈的課程,也有非常豐富的臨床經驗,她的生命的行囊中有非常豐富的東西,直到遇到“榮格”後,讓她降落。在專注研究榮格心理學的過程中,也是對自己一個整合的機會。

榮格主要探討的是“潛意識”心理層面。我們平時接觸的、熟悉的只是水面上冰山的一角(意識層面),而水面下的動能(潛意識),是一個被隱藏了的、非常巨大的能量。


第一天課程主題:成為全然的自己——『個體化歷程』
1. 進入潛意識:榮格所展現的人類心靈地圖
2. 個體化歷程:成為自己的挑戰與路徑


【往內走,中年後的責任】

旭亞說,在人格的發展中,
『往內轉』是中年後的責任,一直到死。
找到真實的自己後、做真實的自己。
就可以跟自己和平相處。

多數走上靈性之路的人,
都是生命中經歷過重大創傷的人。
有一些人雖然生活非常平順,
但是到了中年遇上中年危機時,也是一個轉機。

靈性之路,是往內走,
從表意識(Conscious),走進潛意識(Unconscious),
是生命的潛能開發,
是一場生命殊戰,一個艱苦的過程。
潛意識有強大的推動力,
是生命之路把你往前推,非走不可。

>> 從我們最外層的面具(persona)——職稱等不同角色的扮演
>> 到最熟悉的現實中的自己(ego)——這個外表、學歷、工作等
>> 走進陰影(Shadow)——每個人都擁有的黑暗層面,負面能量
>> 再進入情感/親密關係(anima/animus)——這是靈魂的橋樑,透過它,可以接觸到很本質的自己(Self神性)。
>> 最後進入靈性/神性(Self)——自由、整合、獨特的自我。在這裡體現一個人的寬度、廣度和深度。

往內走向最深層的靈性,尋找最本質的自己(Self神性),
一個自由、整合、獨特的自我,
走向靈性,才能夠體現一個人生命的寬度、深度和廣度。
這就是『往內走的路』——『個體化歷程』(Indiviuation)。



【深入自性化的危機】

旭亞也提醒了,『深入自性化的危機』,
提出了幾點需要注意的環節:
1. 會產生自戀的危險,只對自己產生興趣,以自己為中心。(反之:憂鬱)
2. 反社會(比如回歸自然、簡約、淡泊名利等)或精神崩潰。

旭亞解釋,反向的動作是一個階段、一個過程,
不要被它固定,不要stop在那裡。
要學會分辨,要懂得往內走的真正意義。
這是一條英雄之路,但也是一個危險之路。
面對自己的戰爭是艱難的。


【英雄之旅】

榮格說,這是一趟英雄之旅。

因『俗世生活』(意識層)讓生命枯萎,
(比如,遇上重大挫折創傷,或患重症、癌症),
讓人進入『暗夜的靈魂』(潛意識層面),
達到某種能量來源,
經過深層的轉化後,
重生成為英雄,
重新回到世界(俗世生活,意識層面),
這時這個生命已經改變了,
已經跟從前不一樣了。

旭亞說,
這是一個『靈魂在黑夜裡尋找方向』的過程,
語言很美,但是經歷一點也不美。
因為越往內走,有可能越艱難,
會碰上陰影等深層的層面(心理治療的過程吧),
過程可能會來回重複很多回,
為的就是要成為真正自在的自己。
當生命有了深度,
就會對生命中的苦痛有不同的認識。

靈性之路,往內走,
就是要允許和找到自己發展的可能性。
一個人如果不能做自己,
就會生病,比如癌症。
生病,是生命邀請你回到內在,尋找你自己。
生命的目的,就是找到自己。
若拒絕往內走,就會抓住外在的東西,比如權利,如政治人物。
他們切斷了靈性的路。
在中年如果不發展生命的深度和廣度,
到了老年將會很可怕。

是的,
所有的學習都是為了為將來做準備,
積存下半輩子的心靈資糧,
讓生活可以過得比較平順安穩和自在。


* * * * * * * * * * * * *


第二天課程主題:在母親的陰影底下
1. 集體潛意識中的母親原型
2. 個人潛意識中的母親原型

探討最讓人愛恨糾結難捨又難近的一個心理原型『母親』,
從深度心理學的角度討論母親的集體象徵與她所帶來的心靈動力,
討論這個人類心靈最強大的原型,
作為理解自己與重要關係的依據。
包括榮格的『情結』理論,
母親情結對個人的情感與靈性發展的影響。


【潛意識的意義】

在開始說今天的主題之前
旭亞先說了有關夢,因為夢屬於潛意識。
一位學員分享了她的夢,與“家”有關。
旭亞就以這個個案跟大家做分析,
解釋了與“家”有關的象徵意義。
比如夢中尋找家,而現實中已經有完整的家,
其實在夢中尋找的是精神上的歸屬。

然後她再解釋了接觸『潛意識』的意義:
1. 潛意識是生命與創造力的源頭。
2. 避免心理疾病的發生。
3. 釋放自己內在的“自然人”,找到生活裡新的可能性。
4. 潛意識的語言是:意象(image)與象徵(symbols)。
對潛意識的探索,能夠讓我們跟生命力的源頭接上。


【負向母親原型】

 “原型”的雙極性:
1. 正向與負向並存
2. 無關道德,是自然的結構
3. 是陰陽、互補、平衡、動力的
“原型”是人類心理的先驗因素,與生俱來,人之所以為人的質地。
原型是一種精神的流動,是結構,不是內容。


為什麼今天的課題是說“負向”的呢?
旭亞解釋,因為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是接觸正向的,
對正向的能量內容都已經比較了解了,
在中華文化中,負向母親能量都被排除了。
但負向能量原型是每個人本來就有的,
只是被人們壓下去了,壓在潛意識裡。
但是,不論怎樣壓,
黑暗能量、負面能量永遠都在側。

比如
母親原型的象徵:大地、滋養、穩定。
母親創造生命,代表生命力和創造力,負向的就代表死亡。
母親代表大地,大地的能量是巨大的,讓萬物生長。
而黑暗母親的力量可以反映在:
當人類過度使用大地,砍伐、建築、發展,
環境被破壞,全球暖化,
黑暗母親的負面能量便用海嘯、地震表現出來,
地震是最可怕的天災,是大地吞噬的能量,
讓人們覺得,連腳下的大地都不能相信了。

生活中,黑暗母親表現在
對孩子的控制、剝奪孩子的自由等等。
孩子,代表純真、新生命、可能性。

旭亞以一位學員的複雜家庭個案為大家分析。
在日常生活的事件中,大家都是從善的,
在做選擇的時候,都會以正面做決定。
但是這並不代表當事人本身沒有負面能量,
只是負面能量都被壓在下面、藏在後面了。

旭亞說,
不要害怕自己的黑暗能量(陰影Shadow),
就像有白天,也一定有黑夜,
不可能永遠是白天。

比如,“害怕”,這個負面能量,對自己是很重要的。
如果能夠回頭看自己的陰影,
正明自己已經足夠強大,這是難得的。


【如何對待黑暗能量】

認識了自己的黑暗後怎麼辦?
黑暗能量是不可能消滅的,也不會被欺騙。
它需要有一個位置,要有一個地方讓它出來。
比如上述學員的個案中,
很明顯的攻擊性的能量如果被壓抑出不來,
就會倒回來攻擊自己,
可能變成憂鬱症,憂鬱症嚴重可能自殺,
攻擊性的能量就回到自己身上。

所以,要先想辦法把內心隱藏的憤怒發洩掉,
才能真心為對方祝福(否則祝福是假的)。

發洩的方式很多……(省略)
另一種方法,也可以把負面能量用在善事上,
比如:保護弱小、環保、維護正義等等。
也可用畫畫、書寫、舞蹈等等把它釋放出來。
如果能夠把陰影(Shadow)面打開,
會是生命的擴展,
陰暗面是生命力和創造力的來源。


【白雪公主的故事】

旭亞以《白雪公主》的童話故事影片(原始版),
用心理學的角度
分析“母親情結”這個屬於個人意識的主題。

在集體意識上,
繼母、婆婆的角色都被賦予負面形象。
即使當事人很努力想要做好母親的角色,
社會的眼光也無法給予認同,
所以通常繼母的努力都很難成功。

影片中,繼母變巫婆是全世界最典型的黑暗母親形象。

當白雪公主吃了毒蘋果昏死後,
被放置在玻璃棺材中,
這象徵著,生命在某個階段需要退隱、需要沉澱。

白雪公主三次被巫婆欺騙毒死,
是象徵女性的一個成長過程。
一個天真無邪的女孩,無法躲避黑暗能量。
所以即使小矮人每次再三叮嚀,白雪公主還是上當被害。

白馬王子的出現、愛上和救助,
象徵著,在女性自我整合的過程中,
需要發展男性能量,讓自己強大。

最後在王子和白雪公主的婚禮上,
王后(白雪公主)讓巫婆穿上火燒過的紅紅的鐵舞鞋,
一直跳舞跳到死。

整個故事所象徵的是,
一個人內在精神的轉化過程,必須經歷不斷的挑戰。
公主是未來的王后,不能害怕黑暗力量,
必須讓自己成長強大,才能在最後變為有力量的王后。

旭亞說,
現代版的《白雪公主》是簡化版,
已經被改編、被美化。
人類越文明,越遠離潛意識,
在文化藝術上的表現就是都變得越來越美,越來越意識化。
她用不同時代的“母親”的圖像舉例,
越近現代的畫面(壁畫、雕像等)都被調整、被修飾,
是集體意識把原本存在的黑暗力量壓抑了。

然後旭亞用很多時間,
具體分析了各種與母親有關的“情結(complex)”
包括母子、母女情結,
內容很多、很詳細,無法全記錄。

但是對我最有提醒的是,
有關自我成長的課題。

沒有“自己”的媽媽,
就是那種把自己完全奉獻給家庭和孩子的媽媽,
沒有發展自我成長,完全失去自我,會讓孩子又愛又恨。
孩子要發展,就必須在適當的時候,
與媽媽拉開距離,不能永遠依賴媽媽。

一個女人(人)不要放棄自己的發展,
否則就會越來越枯萎,自己就不再擁有生命力。


【認識負向母親情結的目的】

1. 整合與超越
(黑暗能量不可能被消除,但可以減少)

2. 從偏向一邊發展到兩極並存,再從中找到超越的第三個狀態。
(這是一條漫長的路)

3. 要消除情結,首先要完整經歷它。
(這是一個艱難的過程)


* * * * * * * * * * * * *

【漫長的路,要好好的走】

課堂中,我提出一個問題:

在這條路上,
“社會集體意識的制約力”和“個人潛意識的推動力”
這兩股力量,那一個比較強大?

旭亞說,兩個力量都非常大,會互相拉扯。
這是一個拉扯的過程。

問:所以要靠自己去決定和選擇是嗎?
旭亞:我們一直都在做決定和選擇,但是拉扯還是存在,
要找到一個讓自己覺得比較自在的位置。

是的,我們無法完全走出或脫離社會這個大框架,
但是也不應該完全被社會意識所掌控,
為了活出真實且獨特的自己,
必須在俗世生活和靈性旅程的拉扯中,
走一條最適合自己、讓自己感覺自在的路。

『在現實生活中,是否能夠【自在】地【做自己】,或者說,是否能夠讓自己過得【自在】,是體現生命品質的指標之一。』——聽旭亞說榮格有感


全心的感恩!~~




榮格課程簡化記錄版(2011年9月8日於東保客戶服務中心內部分享) 



(2011.08.29.感恩. 隨手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