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8日 星期六





东方日报 - 滚动系列  2015年03月13日 | 记者:刘思敏

全民出书潮(5):及时圆梦书写人生

陆海燕出书,在某种程度上,告诉了身边人一件事:不是非得等到一切都完美了,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她说:「这本书的出版,证明了出书不一定要是专业人士,或是很有钱才能办到。」陆海燕出书,在某种程度上,告诉了身边人一件事:不是非得等到一切都完美了,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她说:「这本书的出版,证明了出书不一定要是专业人士,或是很有钱才能办到。」

大病一场,让陆海燕醒悟很多事情不能等,为圆自己一个出书梦,她透过本地网络集资平臺「圆梦工厂」为出书集资,並在去年年底出版了《在困境中发现生命的礼物》,一本集结了多年心情故事的散文集。

之所以用困境做题,是因为她的人生確实经歷了和经歷著大大小小的坎坷。她的原生家庭破碎、她在11年前离婚,辛苦地独力带大一对儿女;她在2012年患上肺结核;2013年送走了情深缘浅的父亲。「2014年,灾难频传,而我不希望自己一事无成,所以便定下目標,无论如何,一定要在2014年结束前出一本书。」书本顺利在2014年12月30日出版,连书號都来不及申请,「我知道如果当时不做,就会拖个没完没了,所以我选择接受缺陷。」


2013年,陆海燕在大將书局的协助下,將生活中隨手拍下的照片加上文字印製成卡,並举办了作品展。「中学时期看了日本著名艺人山口百惠的自传《苍茫时刻》后,便有了出书的梦想。想出书,但总觉得不可能,所以从小卡片开始。」卡片印出来时,她的父亲离世,虽说从小就分別,但临终没有好好与父亲道別,对她而言,一直是一件憾事。

「原本想送一套自己做的祝福卡给父亲,他却走了。」很多年前,她隨手在面子书写下这句话「生命中最大的遗憾是来不及」,但那时候她感受不深,也没放在心上,一直到父亲离世。她笑言:「我一直把出书的梦想深藏在心底,我以为那会是我临死时躺在床上才愿意对孩子透露的事。」

决定为自己圆梦,孩子们都非常支持,「无论我要做什么,他俩都对我有信心,无论什么事,他们都觉得能办到,这给了我很大的推动力。」
陆海燕一直有写日记的习惯,早已累积了为数不少的文章,编辑的经验,她也具备,问题不大,最大的问题,在於资金。「一开始,我觉得印刷的数量无所谓,有钱印一本就一本,能十本就十本。印刷商是我的朋友,和他谈了,算了算,我能负担的也大概只有200本。他建议我找赞助商,至少把成本拿回来。但,我不希望书里有广告,后来他又告诉我,有个朋友曾在『圆梦工厂』集资,劝我也试一试。」

凡美好,必困苦艰辛

2014年10月28日至12月15日不足2个月的集资期,陆海燕筹得3700令吉。《在困境中发现生命的礼物》刷了1000本,其中500本由任职的医药保健代理商东保企业赞助。从事癌症康復事业16年,陆海燕对生命和生死充满敬畏,而她也在工作岗位上遇见了生命中的贵人。「我一直是內向的人,可以说是自我封闭,是来自臺湾的孙苓献博士在我人生最低潮时启发了我,他要我別有受害者心態。」

陆海燕从小到大都不够幸运,没有温暖的家庭培育她长大,结婚后以为从此幸福快乐却也梦碎收场,她其实有资格自怨自艾。但因为从事生死相关的工作,她知道求死不难,求生却不容易,很多癌症病人努力了很久,最终还是没有成功。「我知道老天为人生做的每一个安排都有祂的用意…」正如书封上写著的「凡美好的,必有其难言的困苦与艰辛。」



全文转载自:http://www.orientaldaily.com.my/index.php/lifestyle/sh5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