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起思库 BLOG
2017年6月24日 星期六
【為守護者點燈】全國醫療人員身心健康工作坊 (主講人:曾廣志博士)
【為守護者點燈】全國醫療人員身心健康工作坊
主講人:曾廣志博士
五年前,2012年12月22日,第一次在孝恩館上生命課程,是由曾廣志和馮以量兩位講師帶出的【生死兩無憾~工作坊】,曾廣志講『生無憾』的部分,馮以量負責講『死』(這是他自己的風趣說法)。
五年後,感謝沙阿南郭林氣功主辦這場兩天的工作坊,有緣再次用足夠的時間聆聽曾廣志博士的精彩分享,包括非常中立、中肯的專業知識部分,以及他個人相關的生命故事分享,從中得到非常多的看見和領悟,是一次非常實際有效的學習。非常感恩。
兩天的學習內容太豐富了,要記錄是寫不完的,就像廣志說的:『你寫下來的(筆記)是我的(講師的內容),你感受到的才是你的。』所以很多時候還是在用心聽和感受,但是一些相關的重點還是必須記錄下來,以便今後需要的時候可以隨時參考。
而這裡也只是個人筆記的再精選重點摘抄,做個記錄分享,同時感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兩天課程——精選重點摘抄】
1、這個工作坊的目的:怎樣照顧自己?
2、護理的專業,非常容易耗竭。
3、發掘初心:找回生活與工作的動力。
4、快樂有兩個層次,一個是吃飽,短暫的快樂。第二層是創造意義,是長久的快樂。
5、要找到工作的推動力,工作是否與自己的生命價值吻合。
6、工作跟自己的生命價值吻合時,就會快樂。但有時會做過頭,失去平衡。
第一部分:重新學習聆聽
——你寫下來的(筆記)是我的(講師的內容),你感受的才是你的。
1、練習(1):帶著慈悲的注視
——給祝福:“安心” 是需要練習的。
——要用“心”祝福(靜默的祝福),用“講” 的會有壓力。
——“看”是需要練習的,有“點到”就好。
2、練習(2):帶著慈悲的聆聽
——說出“如果未來5年,一切都很順利,你的人生會變成什麼樣子?”
——練習後的自己的個人感覺:非常期待那麼順利的5年早日到來,那麼我就可以有足夠的時間和條件安心完成我心中的夢想,安心地完成心中和手中想寫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
【精選摘抄】:
1、每一天的生活中,我們內在的對話是非常忙碌的。
2、內在的裁判時不時會跑出來攻擊你。這時候可以對內在的裁判說:『內在的裁判,你攻擊完了嗎?還有什麼要說的嗎?如果沒有了,請你坐到一邊去……』。
3、對話跟輔導要成功,就要做到『畫龍點睛』。其實你不用做很多,就讓對方講,讓他/她把龍畫完,你只要最後『點睛』就好了。
4、溝通中太多『干涉』,對方如何『畫下去』?不要『霸凌』。
5、要學習『同理』。但『同理』不代表你『同意』。『同理』是讓溝通能夠順利。
6、醫療人員面對的壓力比一般人更大。
7、如果醫療人員連自己的心都照顧不好,怎樣照顧別人?
8、吃飯:吃到夠就好,不需要吃到飽。
9、『正念』練習:有很多研究證據顯示對改善身心健康有效。
——覺行療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 ACT, 通常不拆開來念,而是直接發act的音,接納與承諾療法)
——正念與內在價值
(1)Defusion——脫勾
(2)Expansion——擴大
(3)Connection——連結
——當做了『正念』練習後,心就開闊了,可以跟情緒對話;
——當你習慣做擴大時,生活就容易做連結。
——清醒地過日子,才會感覺每一天都是獨一無二的。
——做正念練習時,你的心的敏銳度會增加。
——正念的科學跟生活是連結的。
10、平衡與失衡;多與不足:我們經常過量而不自知。(包括食物、工作、為他人付出)
11、你有沒有覺察自己裡面的『溫度計』?
——探索身體的心靈地圖
——心有情緒時,身體第一個覺察到。
——身體如果不松,心是轉化不了的。
——身體繃緊了,心要轉但身體轉不了。
——身體跟心靈要一起轉。
——怎樣調身?要動。
12、如果累積太多壓力,當遇到失望或挫折時,你就沒有能力去應付。
13、人生充滿考驗,我們來上課來學習,學的是如何在考驗裡求生存。
14、『正念』:在生活的每一個當下,保持開放與好奇。
15、你的身體是在當下的,但是你的心呢?(Your body is present. Is your Mind?)
16、在工作中,每天或常常要重複做同樣的事情或說同樣的話題,但是因為每一個不同的對象都是獨特的,所以每一個當下都是獨特的,因此即使表面重複同樣的工作,也能夠讓自己充滿好奇心。
17、生命的每一個當下的呈現都是全新的。
18、否則,人會變得麻木,許多醫療人員就是這樣(每天重複,失去好奇心)。
19、對工作麻木時是錯過當下的,完全沒有覺察。
20、什麼能夠幫助你活在當下?是身體。對身體的覺察幫你活在當下,身體是你回到當下的關鍵。
21、身體的不舒服,是細胞在說出身體的心聲,細胞在告訴你『你在自己做賤自己』。
22、快樂有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好的感覺』,是短暫的;第二個層面是『有意義的人生』,是長久的。
23、可以『享受』,但是『享受』不是人生唯一的目標。
24、當你的生命充滿意義,你的選項比較多。
25、自在的關鍵:(1)接受痛苦 (2)超越痛苦 (3)創造值得活的(充滿意義的)人生。
26、痛苦是生命的一部分,不是生命的全部。
27、雁過寒潭不留影。
28、覺察自己的黏著掛勾。否則別人給你一個傷害,你給自己八個傷害。
——脫勾的方法:認清念頭只是文字,不一定對,不一定重要)。
29、練習對自己說:『我有一個這樣的念頭,它就只是一個念頭而已。』要跟它脫勾,不用黏著。
30、『正念』的練習,必須在自己清醒時練習。可以練『呼吸觀』。練到『動中靜』。
31、要找到自己的警報系統,提醒自己要當心一點。
32、『恐懼』讓我們萎縮,要常常出去看看大自然。
33、任何『念頭』,只是一部分,不是你的全部。
34、陪伴者的情緒:需要旁邊有人提醒他平復,面對陸續來的狀況,情緒也會一直來,考驗是很真實的。可以建議陪伴者去做些與照顧病人全然無關的事情,為自己做些事情,只有學會照顧自己才能照顧別人。
35、助人者:會感覺到自己是很幸運的,能在另一個生命最脆弱的時候與對方相遇、陪伴。
36、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生命負責,即使是最親近的人,也沒有責任去為對方處理和決定,必須把善終的功課還給他人自己處理,因為你沒有這樣的角色去插手。
37、我們不能為別人的死亡做決定。
40、改寫自己情緒的方程式:你可以選擇自己要生氣還是不生氣。與自己在信念層次互動、對話,你才可能改變。
41、信念的省思:只有黑白嗎?黑中有白,白中有黑。
42、說話的藝術:怎麼回答,對方才會感受到你有聽懂了呢?選擇性地重複對方說的重點內容(讓對方畫龍)。
43、同理的藝術:在回應中涵蓋“事件”與“情緒”。
44、因為有『受傷』,才會生氣、憤怒。
45、不要把對話當成是球賽。用『同理』接收對方打過來的乒乓球。
46、找出屬於你自己的風格:溝通學習沒可能用完全一樣的模式,要找出屬於你自己的風格。
47、如果情況失控:(1)安全第一 (2)離開ta!! (3)求救!!
48、Warden, J.W. (1983 & 2009) 哀傷的任務理論
49、The Art of Being with VS Doing.
50、建立你的內在能力。
51、自我照顧:
——自我的情緒覺察
——辨識自我需要協助的徵兆
——經常討論分享
——自我照顧
——必要是尋求幫助
——突破心鎖,重接初心
52、同理心:每個人背後都有故事,你是沒有辦法知道他們背後的故事的。
53、慈悲: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54、在醫療工作中,如何不被過度打擾?
55、如果自己過勞,對誰都沒好處,為自己並不是自私,不須要內疚,因為我自己只能給出這麼多。
56、助人者的基本原則:只能照顧(管理)好自己,不要成為那個問題的一部分。
57、是一個怎樣的人才可以在風暴中生存?這需要靠自己修行。
58、看清自己的角色是什麼,把自己照顧好。
最後,【雁過寒潭不留影】,下課了,記錄好就放下,最重要是把相關內容和訊息內化後,在現實生活和工作中好好運用和修習,這樣才是最真實的收穫。
感恩相遇的每一份緣。祝福所有。
(2017.06.24-25.隨手拍/隨手記)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