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7日 星期三

【癌症学习·健康实践】让「吃」成为生命中的一份温暖和幸福


生活与生命 ◆ 理性与感性💕
亲人的照顾与陪伴
【吃】到底是为了什麽?
让「吃」成为生命中的一份温暖和幸福


记得 Jessy Lim 说过:「如果早点认识你们,我就不会对家翁有这麽多食物方面的限制,他就可以有更多开心的日子……」

今天约了女儿一起去处理一些私人事务。在午餐中,完成一个超过半小时的外州长途电话谘询。

【理性与感性之间】

在电话中说着的时候,自己是走在理性中的,是有力量的,因为很清楚对方想要的是什麽答桉,而自己可以给的是什麽答桉。放下电话后,回到感性层面,让前一分钟走在理性线条中看着各个现象和画面的头脑之眼,回到心的角落安住,安静地吃完眼前的精美食物。



边吃边想,为什麽现在的世界,连享用最基本的三餐平凡食物,都成了一个家庭中为之交战的大事?为什麽美味的民间特色小食变得罪大恶极?为什麽年近80高龄的长辈,不可以安心享受自己喜爱的日常食物,不可以享受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好好走过属于自己的生命完结篇?

只是因为家人的不捨得放手吗?还是因为家人(照顾者)有了专业背景的健康知识,他们的病友家人就不能选择另一种方式过日子?这是对专业认知理论执着坚持的课题?还是真的希望自己的家人拥有良好生活品质的课题?

常常听说,医生无法医治自己的家人,也许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吧。即使对方是西医和自然疗法领域的内行,各方面知识和道理都完全了解,但是面对自己家人个桉时,完全不知道该如果处理。就因为心中不自觉地要抓住那根生命的线,
所有的常规道理和方法都消失了,转而变成了问题。

【回到中心点】

在我一次次提起这些问题都是 “家人之间沟通的课题” 之后,她终于让自己找回了自己该站的定点,毕竟是自然疗法内行,对各个层面都有所了解。

于是她让自己跳出了 “自己家人” 的陷阱,终于能够站在中心点,把感性的亲情纠结先放在一旁,从理性的角度提问,很轻易快速地就理清了她自己 List 出来的每一道问题的答桉。

因为站在理性的立场,对于拥有西医和自然疗法背景的她来说,完全都不是问题,全都是极其基本简单的问题和答桉。于是她很满意的拿到了心中想要的答桉,感觉到她在那个当下的稍微轻鬆,因为调整的方法都很安全,都很简单。

【生命与生命之间】

真正困难的是,如何面对【自己的亲人】也许正在走向生命长途的终点站,这个非常不确定、又非常难以启口探讨的真实问题。

这是每个人都有机会真实面对的问题,因为没有标准答桉,所以很困难,唯有靠每个人自己去经历、探索和体验。

这已经不属于医疗专业的课题,是生命关怀和生死学习的功课。相信在经历这个功课的过程中,可以成就多一位仁心仁术的天使。

【「吃」的觉察,生命的温度💕】

关于【吃】的问题,其实很简单。民以食为天,人类的生存都离不开吃,各自自由选择,能够吃得开心就好。健康的饮食习惯是在日常中逐渐调整和养成,才是真正的健康方式。要求末期重病中的家人马上改变或严格控制,并因此不开心,失去了吃的快乐和幸福感,那吃来为何?

#每个人都可以有各自的心意和活法,长辈们既然都可以好好活到如此高龄,小辈们又有什麽理由不让他们继续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好好安心开心地享受生命温馨的馀温呢?不就是一碟美味的炒粿条、一碗虾面吗?

#祝福老人家可以开开心心享受眼前每一餐的美食和快乐。即使第4期,即使高龄,却依然能够拥有那麽好的胃口,能够享用那麽多的自己最爱的家乡美味小食,这不是福气又是什麽呢?

#这就是生命学习的深层功课,陪伴者(或照顾者)需要有深度的觉察和领悟,更需要深层的接受和面对。

我知道,说易行难,因为与血脉之爱息息相关。做为旁观者,能够做到的就是用无比的耐心和无条件的爱心,一步步陪伴,一层层学习。

因为深懂,所以敬畏 。
感恩有缘在彼此的流动之中交流和学习。

让「吃」成为生命之所以存在的一份温暖和幸福。💕

深深感恩。深深祝福。胃口大开。😊❤️🙏

(2019.04.17.陆海燕随手拍/陆海燕随手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